查看原文
其他

港中大(深圳)郑永年教授:深港共建金融中心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深圳发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24-09-15


过去十多年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金融中心格局也随之变动。12年前,深圳的金融中心指数曾进入过全球前十强。2021年9月,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简称GFCI 30),香港和深圳分别位列第四和第八名,深圳重回这份榜单的前十强。在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背景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不断推进,深港合作共建国际金融中心,强化两地的总体经济规模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金融优势,已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应有之义。




金融国际化是下一步的重要命题


近代以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能够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参与国际的发展。从经验来看,全球较大的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有自己的金融中心,例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早期的国际经济体系较为简单,主要是基于比较优势之上的货物贸易和投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发展如此迅速?经过里根、撒切尔等的一系列改革,金融统筹了贸易、统筹了技术、统筹了技术创新,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抓手,起到了加速度的作用。因此,仅从经济层面来说,我们如果要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在深度参与的基础上引领国际经济,就必须使金融安全开放。


另一个层面来说,如今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部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外部面临中美“脱钩”、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情况。金融发展相比突破此类单项的技术,仍然尤为重要,事关货币系统、美元体系的构建,加上如今的技术贸易服务、金融互联网的应用,金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支柱。目前,我们还只是与世界的金融体系接轨,做好了“请进来”的工作,但如何“走出去”还亟待解决。我们在金融国际化方面还远远不够,例如全球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仍然很少,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匹配。


目前中国“走出去”的大多为贸易、商品,金融领域即使走出去了,也是在欧美的平台上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近年来,在美国对中国发动的金融攻势中,不但定点制裁中国部分重要金融机构,限制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还对中国发起汇率战,逼迫人民币升值。


因此,中国若要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上承担起大国责任,金融国际化就是下一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这一角度来看,除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中国还有一个比较优势,那就是和美英等西方经济体相比,中国还没有过度金融化,金融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




深港双城是双赢关系而非零和博弈


金融也是衡量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数。近年来,深圳的实体经济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GDP达3万多亿元人民币,在疫情的影响下仍然稳定发展,因此排名重回第八位也是必然。但我认为这还不够,深圳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挥。


毗邻深圳的香港作为世界领先的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具有非常完备的优势。目前美国对中国的金融制裁主要是通过实施资产管制和投融资禁令,在中美“脱钩”的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地位更加凸显。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香港和整个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有一些人质疑,深圳作为金融中心,发展起来会不会和香港形成竞争关系,其实不然。香港与深圳一直以来在各方面都是互补、共生的关系,从早期的港商来深投资,帮助深圳建设发展,到如今香港面临疫情的严峻考验,深圳伸出援手与子同袍。从产业角度来看,深圳的优势在于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而香港的优势则在优质的金融服务。因此不管在哪一边,合作都能把蛋糕做大,因为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高度是没有限量的,如果能强强联合,可以无限延伸这个市场,并不存在一个总量的限制,因此也就不存在你多我少、零和博弈的问题。大家应该意识到,在目前国际形势下,竞争不是深港之间的竞争,而是深港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世界其他金融中心的竞争。当然,竞争也可以带来好处,例如伦敦和纽约的竞争、纽约和芝加哥的竞争,经济上的竞争使得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透明的规则和更确定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国际竞争对中国来说也是金融开放的机遇。




系统性引入国际金融规则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曾表示,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亟需提升金融领域的国际化水平。


深港双城共建金融中心,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那就是香港的国际金融规则,这些规则不仅值得深圳学习,对内地的金融市场都很有价值。在这一层面上,深圳和香港可以各有分工,统筹起来。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另一个金融中心的作用就是互相整合,规则通用。香港处在“一国两制”的管理之内,对接引入香港的金融规则,既能满足国际化又能维护金融安全,深圳应当利用好香港的经验,探索人民币走出去、金融走出去的路径。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以及“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圳的科技创新非常发达,但是缺乏有效的金融机制,中小型企业、科创企业在融资、风险投资方面经常面临很多问题。香港可以重点探索如何把金融规则和整个大湾区的制造业结合起来,与深圳共同将蛋糕做大。


此外,国际化规则的系统性建立也事关中国的金融安全。如果足够开放、在世界金融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人民币的交易量大幅上升,那么中国也能拥有更多的制衡力量,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内地其他城市已经开始了一些金融产品、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则对接、制度建设,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支持。如果能把香港的金融规则延伸到深圳、延伸到大湾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系统,才能整体提升透明度、开放性,创造足够的土壤和养分,与实体经济共同做大做强,也能为未来全国的金融开放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郑永年





郑永年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先后获中国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博士,并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和主编著作近百部,其中英文专著10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转载自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江欣芷
校审:肖刚 黄淳 周锦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